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学习实践,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5月29日,3522路线检测行政党支部前往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参观学习,开展“学劳模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 步入纪念馆,按照时间轴和劳模精神发展历程,大家依次参观了群星耀九州、回首来时路、走进新时代3个展示单元。党员们充分了解到全国、陕西省、西安市104名劳动模范风采和15个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展现眼前,如同身临其境,大家切身感受那份爱岗敬业的赤诚之心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支部党员纷纷表示,要学劳模建新功,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凝聚奋进力量,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成娟)
查看详情 >5月24日,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理论学习会,院党委书记马光明结合自己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篇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院教职工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 马光明在交流发言中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进行论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突破、党对教育发展战略的新突破和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理念的新突破,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分析了学院在制度建设、学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希望广大教职工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结合学院工作提升学习质效。 会议强调,要把主题教育学习和学院发展相结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教育一线开展调研,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邵雪剑)
查看详情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学习实践,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5月29日,3522路线检测行政党支部前往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参观学习,开展“学劳模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 步入纪念馆,按照时间轴和劳模精神发展历程,大家依次参观了群星耀九州、回首来时路、走进新时代3个展示单元。党员们充分了解到全国、陕西省、西安市104名劳动模范风采和15个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展现眼前,如同身临其境,大家切身感受那份爱岗敬业的赤诚之心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支部党员纷纷表示,要学劳模建新功,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凝聚奋进力量,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成娟)
5月24日,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理论学习会,院党委书记马光明结合自己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篇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院教职工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 马光明在交流发言中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进行论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突破、党对教育发展战略的新突破和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理念的新突破,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分析了学院在制度建设、学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希望广大教职工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结合学院工作提升学习质效。 会议强调,要把主题教育学习和学院发展相结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教育一线开展调研,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邵雪剑)
5月24日下午,3522路线检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在长安校区资料室召开会议,学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和各师生党支部书记参会,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马光明主持。 会议观看了视频《习近平: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认真学习了蔡奇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传达了校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和《校党委关于开展〈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宣讲工作的实施方案》,与会人员交流了学习体会。 会议认为,要把习近平来陕的重要讲话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深入一线调研,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宿舍,切实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着力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加强学院微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议强调,学院要实现从学术主体到创新主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融入,从有限互动到高效联动的积极转变,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邵雪剑)
为深入贯彻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5月17日,3522路线检测副院长杨立峰在天平楼A207教室为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精神”的党课。 课上,杨立峰带领学生全面回顾了我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系统介绍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并就如何落实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自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生活中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紧扣时代主题,将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大势相结合,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本次党课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做好学院民族工作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近期,我院在参与学校举办的教学创新大赛和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均获佳绩。 在今年1月举办的学校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中,我院龚会莲教授的《行政管理学》教学团队、魏毅娜博士的《社会保障学》教学团队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近期学校2022年度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我院侯学华教授团队的成果《“三融合一提升”: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和龚会莲教授团队的成果《文献导读法赋能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单位,我院始终以公共精神滋育政管学子,重视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并注重培养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上佳绩的取得,是我院教师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加强团队协作,注重教学能力自我提升、争创优秀教学成果的充分展示。下一步,我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提质增效,持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附: 我院教师参与学校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情况 序号 参赛课程 主讲人 团队成员 获奖等级 1 行政管理学 龚会莲 杨丽丽 周伟 王枫萍 二等奖 2 社会保障学 魏毅娜 夏支平 高炜 三等奖 我院教师参评学校2022年度优秀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主持人 参与人 获奖等级 1 “三融合一提升”: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探索 侯学华 杨丽丽 夏支平 刘倩 魏毅娜 张金平 高炜 洪薇 一等奖 2 文献导读法赋能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龚会莲 王伟勤 李博 侯学华 宋鸿雁 王小玲 霍雅琴 二等奖
6月13日,“中国周边安全与国家安全战略名家论坛”首期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长江学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门洪华应邀作题为“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议程”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侯学华教授主持,博士生导师张金平教授担任评议人。 门洪华以“沉着应对百年变局,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为主旨,系统阐述了“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价值”“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探索”“百年变局与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以及“如何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等理论问题。 门洪华指出,构建国际统一战线是大国对外战略的政治策略,国际统一战线涉及国家之间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与合作共赢的核心要素和价值追求。在百年之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构建国际统一战线要从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中吸取经验。 张金平高度评价了“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议题价值和战略价值,以及在双边和多边国际关系中的应用价值。 会上,门洪华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交流,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将积极投身于所在领域的学术研究之中,不断提升学术水平,积极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附: 门洪华教授简介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同济大学长聘特聘A岗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同济大学基地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高校政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监察委特约监察员。